復星通過產業深度+產業地圖發現“專精特新”企業價值,通過生態賦能體系,很好地賦能被投企業的發展。
文|《中國企業家》記者 胡楠楠
編輯|周春林頭
圖來源|中企圖庫
5月13日下午,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絡安全產業發展中心(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)和《中國企業家》雜志社聯合主辦的“專精特新”企業家論壇啟動會在北京成功舉辦。復星國際執行總裁、首席投資官唐斌通過“視頻連線”方式發表演講。
在演講中,唐斌從投融資的視角分享了關于“專精特新”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。唐斌表示,目前“專精特新”企業面臨整體融資比例低、市場活躍度低以及系統投資機構少的問題,有機構數據顯示,“有60%的專精特新企業沒有獲得市場投資機構的投資;60%的融資及轉讓輪次不超過2輪”;在有“專精特新”投資經歷的機構中,“有67%的機構僅投資過1家專精特新企業”。因此他認為,社會各界應該在募、投、管、退四個環節更好地支持“專精特新”企業。
唐斌分享了復星在“專精特新”領域的投資布局邏輯。自2007年開始,復星生態內企業陸續投資了國家級和省級各類“專精特新”企業超60家,其中包含20家左右國家級的“專精特新”企業。唐斌表示,與其他投資機構不同的是,“復星通過EVC模式(EcoSystem VC)來助力企業的發展,EVC一是強調產業深度,二是強調生態賦能,通過我們的產業深度去發現投資機會,通過我們的生態賦能去助力被投企業的成長。”
最后,唐斌希望能推進大中小企業的融通,共同促進國家“專精特新”企業的成長。“不管大企業也好,中小企業也好,它都是一個土壤,我們希望大家能夠互為土壤,共同成長。”
以下為唐斌的演講實錄(有刪減):
我謹代表復星,從投融資的視角,就“專精特新”的理解以及復星在“專精特新”的布局做一個簡要的匯報,題目是《產業賦能 生態共創:EVC新模式助力“專精特新”企業的發展》。
首先,我們從投融資角度觀察“專精特新”的發展和挑戰:第一,在國家級“專精特新”企業中,有60%的企業沒有獲得市場股權投資機構的投資,整體融資的比例較低。第二,市場活躍度低,60%的融資及轉讓輪次不超過2輪。第三,系統投資機構少,67%的投資機構僅投資過1家專精特新企業。
下面我從投資企業的募、投、管、退四個環節,談談對“專精特新”的挑戰和建議:
第一,從募的角度。我們認為財政補貼難以針對各企業不同發展階段、精準地滿足各企業差異化的資金需求。我們建議,通過“以投代補、投貸聯動”的方式,充分發動市場力量來推動企業在不同階段的發展需求,大家都知道,投資有A輪、B輪、C輪,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可以撬動10倍以上的資金以來支持發展。因此,“以投代補、投貸聯動”可通過基金投資的方式,運用社會資本的杠桿和專業視角為“專精特新”企業發展精準助力。
第二,從投的角度。“專精特新”中小企業需要長期資金支持,復星投資了許多“專精特新”的企業,觀察到這些企業從成立、發展到上市,往往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。其中,當年投資的科大訊飛也經歷了10年的成長時間。目前,市場上長期資金的供給是不足的。因此,我們建議投資的模式要有所創新,成立多層次、多階段的引導基金,并給予GP(基金管理人)稅收優惠政策和一定的容錯度,同步探索組合化一、二級市場的基金產品。
第三,從管的角度。高精尖產品的驗證周期普遍很長,普通中小企業很難將產品快速投入市場,甚至讓大企業、龍頭企業去驗證。所以我們要通過產業聯盟賦能,發揮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,構建產業生態圈,助力“專精特新”企業產品與服務的應用推廣。
第四,從退的角度。目前北交所交易量、活躍度偏低,企業質量參差不齊,建議進一步完善激活資本市場。我們常說“有退才能更好地進,拳頭能夠收回來打出去才更有力量”。所以優化“專精特新”企業和資本市場的鏈接和退出通道是非常重要的。
從復星來講,我們如何布局“專精特新”的投資?我們清楚“專精特新”企業發展的重要意義,一是解決供應鏈“卡脖子”問題;二是強化產業鏈韌性;三是促進中國制造業價值鏈再升級;四是促進創新創業和就業。尤其是當前疫情和全球的逆全球化的時候,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,其意義不言而喻。
復星是一個創新驅動的全球家庭消費產業集團,在多個產業板塊都有相應的龍頭企業。我們首先把自己的龍頭效應做足,同時發揮好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,利用生態發展,通過EVC(EcoSystem VC)的方式構建生態圈。所謂生態是一個和諧的、共同繁榮的發展,而不是說一家獨大、平臺式的發展。
復星在產業方面有四大板塊,即健康、快樂、富足、智制。產業板塊怎樣做強?我們有四大委員會——
科創委員會,發揮創新驅動的力量;生態委員會,充分發揮生態乘數的力量;海外運營委員會,發揮全球化視野與海外運營能力;FES委員會,我們將復星在運營企業過程中沉淀下來的增長、精益生產、精益管理、領導力等方法論作為工具箱,通過推動構建“兩個E”(即EcoSystem,生態;Entrepreneurship,企業家精神),來推動生態企業的成長和發展。
從2007年以來,復星生態內企業陸續投資國家級和省級各類“專精特新”企業超60家,其中國家級的“專精特新”小巨人20家左右,主要分布在新材料與智能制造、新一代信息技術、大健康三個方面。宏觀來看,這些投資與復星的產業生態息息相關。復星強調的是EVC的模式,EVC一是強調產業深度,二是強調生態賦能,所以我們打造智能制造產業平臺和產業生態,以及健康產業的產業平臺和產業生態,通過產業深度去發現投資機會,通過生態賦能去助力被投企業的成長。
從投資來講,我們也強調產業深度和產業投研,通過產業專家、風險合伙人和我們的企業家,一起來評估項目,參與投資項目。我們也經常召開一些賽道的Workshop,制定產業地圖。
從生態賦能體系來講,作為一個EVC企業,我們要強調構建我們的生態,通過生態賦能被投企業,所以在平臺賦能、生態賦能、戰略賦能、全球化賦能和FES賦能方面,我們也是持續地推進和構建。
這里給大家分享三個案例,這三個案例都是國家級的“專精特新”企業。我們怎么樣去發現這三個案例或者怎么樣投這三個案例?投后怎么賦能的?
案例1:金力股份。金力股份是一個動力電池的濕法隔膜企業,行業排前三。我們投資之后,推動其和復星投資的捷威動力協同供應鏈的發展。在新能源方面的布局,這就是我們的產業地圖,也是我們的產業生態。我們從上游的鋰鹽到下游的隔膜、添加劑、結構件、鋰電池都有布局,現在也在做鋰電設備電機系統電控回收和梯次利用的布局,這是在新能源方面的專精特新企業標的。
案例2:科博達。科博達是中國汽車電子的領先企業,也是上市企業。我們投資之后推進跟我們的被投企業共享客戶資源,在汽車電子或者汽車零部件領域的生態、產業地圖和生態布局。復星雖然沒有做整車,但是在整個汽車產業鏈方面,從輔助駕駛ADAS,我們投資了智駕科技、縱目科技,農機自動駕駛我們投資了聯適科技,包括L4的自動駕駛企業元戎啟行,還有我們的V2X復睿智行,到我們的核心零部件、融合感知、激光雷達等,還有毫米波雷達加特蘭,這是國內領先的毫米波雷達企業。同時在線控底盤、電動化產業鏈以及智能座艙方面,復睿微是我們自己孵化的一個企業,做ADAS的自動駕駛芯片。其他包括汽車制造和汽車后服務等,整個產業鏈的布局和發展,是我們在投資的時候,通過Workshop和產業專家共同討論形成這樣的一個產業地圖,按圖索驥來賦能和投資我們的生態企業。
案例3:思普潤。思普潤也是國家級的“專精特新”污水處理技術企業。在整個環保方面,我們從水、固廢、氣廢等,在各個領域都做了布局,通過這些布局推動我們被投企業的生態協作、共同和諧發展。
通過這些案例可以看出復星在投資方面的布局邏輯:通過產業深度發現價值、產業專家和風險合伙人形成產業地圖,通過生態賦能體系,為被投企業賦能。復星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之一,我們也希望推進大中小企業的融通,共同促進我國“專精特新”企業的成長。
針對不同的主體,我們也有些建議。復星全球產業研究院將積極和工信部等重點機構開展合作,共同發布“專精特新”研究報告,推動區域性的行業主題性的基金落地;建議央企和國企聯合地方的大中小企業組建賽道創新聯盟,分享市場機遇、研發方向和創新成果;對于“專精特新”企業,我們建議構建產業聚集生態,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,拓寬企業的成長空間。復星也將積極踐行我們的社會責任,借助全球事業與產業深度,投前遴選優質項目,投后生態賦能發展,助力更多“專精特新”企業為補鏈強鏈發揮作用。
最后,不管大企業也好,中小企業也好,它都是一個土壤,我們希望大家能夠互為土壤,共同成長。
新聞熱線&投稿郵箱:tougao@iceo.com.cn
值班編輯:王怡潔 審校:張格格 制作:崔允琰
對標研學產業龍頭企業
頂級企業家、投資人、院士學者共學共建
融入龍頭企業產業生態與中國企業家社群生態
專精特新/高新技術/領軍制造企業家
點擊下圖即可報名